抗擊疫情

防護服是什么材料制成的?毛絨外套容易吸附病毒嗎?
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2-08 來源 中紡學科普部

隨著每天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人數(shù)和死亡人數(shù)的不斷攀升,焦慮的網(wǎng)友不僅出門乖乖戴上了口罩,有人甚至把雨衣當成防護服,全副武裝了起來。有這個必要嗎?

今天,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守護白衣天使們的防護服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?


防護服的材質

 

防護服通常采用復合材料制成,如用聚酯或聚丙烯紡絲成網(wǎng)非織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或其它非織造布復合,或采用水刺非織造布與透氣微孔薄膜復合,或采用木槳復合水刺非織造布。目前廣泛使用聚乙烯閃紡法非織造布及紡黏/熔噴/紡黏(SMS)或紡黏/熔噴/熔噴/紡黏(SMMS)復合非織造布與微孔薄膜復合,并經(jīng)“三拒一抗”(拒水、拒血液、拒酒精,抗靜電)功能性后整理。


非織造布:

是指定向或隨機排列的纖維,通過摩擦、抱合、或粘合,或者這些方法的組合而相互結合制成的片狀物、纖網(wǎng)或絮墊,不包括紙、機織物、針織物、簇絨織物以及濕法縮絨的氈制品(GB/T 5709--1997《紡織品 非織造布 術語》)。

簡單的講就是: 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紗線交織、編結在一起的,而是將纖維直接通過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,所以,非織造布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線頭的。

 
防護服的性能

 

防護服材料的性能要求,包括防護性、服用性、安全衛(wèi)生性。

簡單來說,防護服不僅要排濕透氣、穿著自如,還要讓醫(yī)護人員免受診療過程中病毒、細菌等各種污染物的感染,抵擋住水液、酒精、血液侵入,而且要有效抗靜電,甚至防止灰塵進入。

具體來說:

①防護性要求具有液體阻隔功能,防護服關鍵部位(左右前襟、左右臂及背部位置)抗?jié)B水性,耐靜水壓不低于1.67kPa;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不低于2級,即合成血液以1.75kPa壓強作用于防護服上5分鐘后不得穿透;防護服外側面沾水等級不低于3級。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防止病人的血液,或手術時的消毒水、沖洗液等液體透過防護服,污染到醫(yī)務工作者。

②防護服要具有防微顆粒物穿透的性能,防護服關鍵部位及接縫處對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不低于70%。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防止帶病毒的微顆粒(比如吐沫等)入侵,此外,防護服的接縫處必須貼密封條,以遮擋衣服縫紉時留下的針孔。

③防護服的服用性要求包括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尺寸穩(wěn)定性。拉伸試驗時,斷裂強力不低于45N,斷裂伸長率不低于30%。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保證服裝的物理性能,使其不容易破損。

④防護服的穿著舒適性方面,防護服材料透濕量要求不小于2500g/m2·d。此項技術指標是為了保證穿著者出汗的熱氣及時排出。

⑤防護服的安全衛(wèi)生性要求自身無毒,無皮膚刺激性,抗霉菌滋生。

⑥防護服是一次性使用,經(jīng)濟性方面要求在保證防護性能的同時,盡量降低成本。

 


普通百姓出門需要穿防護服嗎?

 

防護服對普通百姓不適用,它主要針對一線醫(yī)務人員或實驗室人員。正如我們呼吁不進“紅區(qū)”的百姓不要盲目搶購醫(yī)用防護口罩和KN95、N95口罩等,我們也呼吁大家把防護服留給一線防疫醫(yī)護人員。

另外,雨衣的密封性不夠,不能替代防護服,在非高危環(huán)境地方,普通百姓只要戴口罩就可。李蘭娟院士曾表示,不在醫(yī)院,只是日常外出,不用專門戴手套,關鍵是要勤洗手,養(yǎng)成洗手、在外面不用手摳鼻子、揉眼睛的好習慣。

 
帶毛領的外套容易吸附病毒?

 

從流感病毒的性質推測,病毒更喜歡光滑無孔的表面,在毛織品或其他絨線織物上留存時間更短。

專家建議:普通家居、出行生活中,不必考慮衣物材質和靜電問題對病毒吸附的影響,舒適保?為主。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,并不是單獨在空氣中,其可能在任何材質的衣物上停留,雙手勿接觸口鼻眼等、回家及時洗手、做好外套的消毒與通風,比材質選擇更重要。


數(shù)據(jù)參考

2014年由英國、法國、美國、中國等多國科學家發(fā)表在《美國感染控制雜志》上的一篇論文,研究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木頭、不銹鋼、塑料、織物這4種常見物體表面的存活期限。

結果顯示: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木質表面上可持續(xù)48小時保持感染能力;在不銹鋼、塑料表面上一般存活24小時左右;在織物表面存活時間最短,病毒活性在8小時內(nèi)會迅速下降為零。

 

秘書處辦公室地點:北京東四西大街46號(中國金屬學會)

電話:010-65260492 ? 010-65133925 ? 郵箱:amac@csm.org.cn

備案號:京ICP備06036139號-10